林彪和陈赓罕见同框,林彪坐前排,陈赓站后排,其他人都是谁?

林彪是共和国第三元帅,陈赓是共和国第四大将,一个是湖北人,一个是湖南人。毫无疑问,他们都是为战争而生的天才,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,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带兵打仗,行军布阵。

遗憾的是,他们的寿命都不是很高。陈赓在1961年病逝,享年58岁。林彪在1971年去世,享年64岁。一个在中原战场,统领一个兵团,一个是在东北战场,统领一个方面的野战军。

他们之间曾经有几段交集,非常惹人争议。南昌起义的时候,林彪是陈赓麾下的小连长,陈赓是林彪的领导。解放战争后期,陈赓兵团归林彪指挥过,林彪成了陈赓的领导。

戎马一生,他们好像很少合影,这一张就非常珍贵。这是1937年,长征胜利结束后,八路军成立之前,在陕甘宁的一次合影,林彪端坐在前排,最右边,神情冷峻,目视前方,这是他一贯的神情。

陈赓站在后排,满脸笑容,亲切活泼,这也是他一贯的神情。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,同样是在后排,陈赓怎么比身边的罗瑞卿还要高呢?事实上,罗瑞卿的身高在陈赓之上。

罗瑞卿应该是坐在板凳上。合影中的8个人,有7个都是在蹲着或者坐着,只有我们的陈赓大将是在站着,特立独行,双手背在后面,调皮地站着,好像是在和摄影师开玩笑。

那么,合影中的其他几位都是谁呢?

前排坐在林彪旁边的,是他的黄埔政治教官,也是他的老搭档,聂荣臻。在中央苏区,和长征路上,林彪是红一军团长,聂荣臻是军团政委。长征到达陕北,林彪到红军大学当校长,左权代理军团长,聂荣臻继续担任军团政委。

到抗日战争爆发,林彪和聂荣臻继续搭档,一起统领115师打响了平型关大捷。1955年,林彪和聂荣臻都被评为元帅。合影中,有两位共和国元帅,也有两位共和国大将,就是上面提到的陈赓和罗瑞卿。

长征到达陕北,陈赓担任红一师师长,隶属于红一军团领导。罗瑞卿也是红一军团将领,长征结束,他协助林彪去办学了,担任红军大学教育长、副校长。

聂荣臻的另一边是杨尚昆,他们都是四川老乡,也都去苏联留过学。聂荣臻担任红一军团政委,杨尚昆担任红三军团政委,他们的级别相当。长征到达陕北,杨尚昆当过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和总政治部副主任。

很遗憾,杨尚昆没有参与大授衔,他已经在政府中担任要职。到80年代初,杨尚昆和聂荣臻一起担任军委副主席,协助邓小平参加全军的领导工作。1988年,杨尚昆担任了国家主席,正国级领导人。

在中国革命史上,有一个著名的周子昆,也有一个著名的周昆,巧了,他们两位都在这种合影中。最左边是周子昆,广西桂林人。红军时期,周子昆在红一军团、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都任过职。

1937年,周子昆进入抗大学习,新四军成立,他南下担任新四军副参谋长,皖南事变爆发,周子昆在突围中惨遭叛徒杀害,时年只有40岁,他和项英、袁国平一起被称为皖南事变三烈士。

后排最右边是周昆,湖南平江人,在红一军团当过主力师长、红一方面军参谋长。115师成立,周昆是参谋长,和林彪聂荣臻并列为115师三巨头,参加了平型关大捷。

(周昆和彭雪枫)

遗憾的是,周昆的下落成了谜。八路军成立的第二年,周昆突然消失了,有人说他是携款潜逃了,也有人说他被人杀害了。可惜了这位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。

合影中还有一位,就是突出在最前面的那位,他叫乐少华,浙江镇海人,也去苏联留过学,级别非常之高,当过红七军团政委,当时粟裕是红七军团参谋长。红七军团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,乐少华和粟裕都没有参加长征。

所不同的,粟裕在南方苏区坚持打了三年游击战,而乐少华因为受伤回老家休养治疗了,1936年辗转来到了延安,进入红军大学学习,然后留在延安任职。合影中8个人,有7个都参加了长征,只有乐少华没有。

乐少华在1952年三反运动中,被错误地怀疑有违纪问题,而选择了自杀,时年只有49岁。许多年后,乐少华被平反。乐少华的妻子和邓小平的妻子,是一对亲姐妹。

乐少华和粟裕曾经在红七军团搭档过。粟裕在他个人的回忆录中,对乐少华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,称他不懂军事瞎指挥,还给粟裕扣上了一顶“反政委制度”的大帽子。